宋政治家、文学家。字希文。苏州吴县(今属江苏)人。真宗大中祥符八年(1015)进士,初任广德军司理参军。仁宗天圣六年(1028)晏殊荐为秘阁校理。后迁吏部员外郎,因忤吕夷简罢知饶州。庆历元年(1041)与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副使,庆历三年授参知政事。针对北宋积弊,与富弼、欧阳修 等推行"庆历新政"。因上十事疏为权贵不容,出为河东陕西宣抚使。皇祐四年卒于徐州,谥文正,追封楚国公,后追封魏国公。

苏轼(1037—1101)中国散文大家兼诗人,字子瞻,一字和仲,号东坡居士,眉州眉山(今四川眉山)人,与父苏洵、弟苏辙,合称"三苏",皆是唐宋八大家之一。三苏之中,最伟大的,当推苏轼,苏轼不仅是北宋的文学家,且于诗于词于赋,于书于画,莫不善美一时,俱臻绝妙。有《东坡七集》、《东坡易传》、《东坡乐府》等传世。

南宋词人。原字坦夫,后改字幼安,别号稼轩居士。济南历城(在今山东济南)人。辛弃疾出生时,中原已为金朝所有,其祖父辛赞不忘家国,每逢闲暇,即携他"登高望远,指画山河",希望争取机会"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"。绍兴二十四年(1154)与二十七年,他奉祖父之命借两度赴燕京应考进行实地考察,"谛观形势"。绍兴三十一年夏秋间,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,济南义军领袖耿京起义抗金。辛弃疾也在济南南部山区聚众二千投奔耿京,为掌书记,力劝耿京"决策南向",与南宋朝廷正规军配合,共同抗击金兵。

宋真宗景德元年(1004)春,全国各地的学子齐集京城,参 加每三年一次的朝廷大考。江南安抚使张知白向朝廷举荐一名 "神童"应考,真宗即命驿送至京,与千余名考生一起在宫廷 中参加礼部试(又称省试、春试)。从第一天进入考场,这个孩 子便毫不怯场,神态自若,拿到考题后,略加思索,即挥笔疾 书,洋洋洒洒数千言,竟一气呵成。考毕,真宗亲自阅看了这 份试卷,大加赞赏,特赐同进士出身。这位年仅14岁的考生,就是仁宗庆历年间拜相的晏殊。

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。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,影响也最大,是唐宋八大家之一。他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,各体兼备,有政论文、史论文、记事文、抒情文和笔记文等。其理论主张与诗文实践,既继承了韩愈传统,又能自有见地,别具特色。他重视道的作用,也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;他摒弃韩文中"奇"的一面,发展其"易"的一面,从而形成平易晓畅、从容委婉的独特风格。章法结构既能曲折变化而又十分严密。欧阳修还开了宋代笔记文创作的先声。他的笔记文,不拘一格,写得生动活泼,富有情趣,并常能描摹细节,刻画人物。

南宋杰出女词人。号易安居士,济南章丘(今属山东)人。丈夫赵明诚,喜金石之学,也常与她切磋诗词。黄河南北被金兵占领后,夫妇渡淮南奔。赵明诚受命湖州太守,赴任途中病故。李清照从此只身漂泊于临安(今杭州)、越州(今绍兴)、金华一带,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,晚年颇为凄凉困苦。所著《易安居士文集》、《易安词》已佚;后人辑有《漱玉词》;今人辑有《李清照集》。

prev
next